第一章:預防及準備階段

自2019年12月起,社會上開始傳出內地疑爆發原因不明肺炎的消息,為這場歷時數年的抗疫之戰拉起了序幕。而這場抗疫戰中,香港市民、政府、醫護人員、以及不同機構,自預防及準備階段開始,都有各自的角色和行動。

為減低傳染病的死亡率和發病率,政府於2020年1月4日公佈「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劃」[1],方便政府部門和相關組織根據機制採取行動、互相協調,同時向公眾通報風險水平,供各機構參閱,制訂各自的應變計劃。隨著國內及本地疫情發展,政府於一個月內先後啟動嚴重及緊急應變級別,並陸續推行不同方面的預防及準備措施[2][3][4][5]。醫管局也因應政府的調整,啟動相應的應變安排以加強感染控制。與此同時,不少市民、企業和志願團體積極自發防疫措施[6][7][8][9][10][11][12]

政府措施
政府措施
醫管局措施
醫管局措施
民間措施
民間措施

汲取的經驗

雖然社會對於防疫政策的快慢鬆緊持有不同意見[9][11][13][14]不過疾病防控的成效,除了視乎政府的及早介入,也取決於大眾的風險判斷和相應的行動[7]。在香港,許多市民經歷過SARS的創傷,對疫症爆發的消息抱持危機意識,嚴陣以待;不同的團體也自發供應物資,加強清潔衛生,呼籲市民提高警覺。這些反應好比城市整體的免疫系統,雖然最終未能完全阻止病毒傳入香港,但卻大幅減低了疫症爆發的速度及範圍,對於尚未研發出疫苗或藥物治療的早期防控階段尤其重要[7]

大部分市民外出時均戴上口罩。

圖片來源: 政府新聞網 https://www.news.gov.hk/chi/index.html

另一方面,這個強烈的「免疫反應」也可能會帶來其他問題,例如疫情初期的「盲搶炎」事件。你可以閱讀以下分享,了解更多面對傳染病爆發時可能出現的心理反應。

超級市場的貨架被清掃一空。
 

「兩盒THX!」疫情開始時,市民群起四周張羅、囤積各類防疫用品,這句說話也在社交平台上廣為流傳。其後,就連其他日常生活物資也成為市民爭相搶購的目標,甚至出現了「打劫廁紙」案件[15],[16]。除了在香港,世界各地也曾發生類似的恐慌性搶購[17]。心理學上,我們如何解讀這個現象呢?有文獻指出[18],恐慌性搶購背後有三大互為影響的心理因素——(一)面對未知的恐懼情緒;(二)風險判斷;(三)群眾和社會影響:

 
(一)面對未知的恐懼情緒:保護自己的本能

情緒可謂人類生存本能的一部分。當我們面對未知的威脅,就自然會感到懼怕、不安、焦慮或無助(了解更多面對災難的心理反應,請見災難帶來甚麼影響)。這些情緒有重要的功用,就是推動我們為危險做好準備,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。於是,我們盡力維持生活所需,做好防疫,以重獲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[19]。然而,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有學者指出,過度的情緒反應會影響我們的風險判斷,放大了眼前的危機,驅使我們採取更極端的行動。[20]

(二)風險判斷:對危機的評估

民眾的風險判斷對疾病防控的成敗十分重要:我們愈是看重病情的威脅性,就愈有動力採取自我保護措施,包括事先囤積必需品,以減少外出及順利過渡危機。然而,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,鋪天蓋地的消息往往虛實難分,影響我們對事態的判斷;而基於規避風險的本能,我們會相對重視那些負面、表示危險的信息,而忽視較中性、或表示情況安全的信息,從而形成負向偏誤,也就是所謂「有殺錯,冇放過」、或「不怕一萬,只怕萬一」的心態,加入搶購。

(三)群眾和社會影響:「羊群心態」及信任感

或許我們並不真正認為物資會長期缺貨,但當身邊的人開始搶購物品,基於「羊群心態」,我們也很容易不自覺地跟著一起搶購[19]。「羊群心態」表現了社會心理學中「從眾效應」的現象——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,傾向模仿別人的行為,跟隨大眾行動。研究發現,即使我們根據已有資訊和信念,作出了個人判斷,這種「跟大隊」的傾向仍可能使我們放棄自己本來的決定[21]。此外,學者也發現信任感會影響大眾的行為[18][19];當人們愈是對社群、社會、以致決策者缺乏信心,就愈會傾向高估危險程度。

 

基於對疫情的重視,適量的囤貨在災難準備中本來是自然、合理的。然而,當以上種種心理因素與社會環境互相交織,就有機會引起恐慌性搶購的連鎖效應(見圖一)。結果,在個人層面上,囤積太多不需要的用品,既影響家居環境、亦造成浪費;而對社群來說,被清掃一空的貨架可能會引起新的恐慌,加劇搶購,結果窒礙了正常的物資供應[18]

圖一:恐慌性搶購的連鎖效應
圖一:恐慌性搶購的連鎖效應

小結

「盲搶炎」雖然看似可笑,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,一時之間難以冷靜、客觀,也是人之常情,畢竟對災難保持警覺,迅速反應,也是我們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本能。希望以上分享能讓各位了解更多災難心理,助大家在危機中不忘自我省察,平衡利弊,找出最合宜的做法。(若希望了解更多如何為災難做好心理準備,以及常見的心理陷阱,請見災前準備:心理準備。)

應對「盲搶炎」的小貼士

1. 定啲先

留意自己的情緒,好好安定身心(如進行深呼吸),不至於慌張得自亂陣腳。

應對「盲搶炎」的小貼士

2. Fact Check先

接收資訊時,要理性分析及過濾;分享、轉發資訊前,查證消息來源是否可靠、可信,做個負責任的信息傳遞者。

應對「盲搶炎」的小貼士

3.未雨綢繆

在風平浪靜時就做好準備,例如與家人商量好應變計劃,家中有足夠短期內使用的日用品及防疫用品,當風浪襲來時,就可以相對冷靜地面對(請參考災前準備:行為準備(傳染病))。

應對「盲搶炎」的小貼士

4.同舟共濟

提醒自己,防疫是整個社群的事,不妨主動關心家人、朋友、鄰舍,以至社區中有需要的人,互相守望相助。

[3] 特首到西九龍站視察防控措施,香港政府新聞網
[4] 政府召開督導委員會會議預防新型傳染病(附圖),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
[5] 新措施加強應對武漢肺炎挑戰,香港政府新聞網
[7] Community responses during early phase of COVID-19 epidemic, Hong Kong. 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. (Kwok, K. O., Li, K. K., Chan, H. H. H., Yi, Y. Y., Tang, A., Wei, W. I., & Wong, S. Y. S., 2020)
[12] 非政府機構彈性在家工作,明報新聞網
[18] The Psychological Causes of Panic Buying Following a Health Crisis. (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, 2022)
[20] Risk Perception and Affect. (Slovic, 2006)